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图片新闻

今天,东莞这位优秀公务员接受国家表彰!

发布日期:2022-08-30 16:40 来源:东莞 访问量:1
字体:【 打印

今日(8月30日),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和“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表彰大会在京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397名个人和198个集体接受表彰。其中,东莞市残联教育就业部部长陈惠英荣获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也是我市唯一获此殊荣的个人。


▲陈惠英在京领奖

从走上岗位的那一天起,陈惠英便立志要做特殊儿童康复和教育事业的良心人,为特殊儿童铺就一条回归主流之路。近二十年来,坚守着这份初心,她用爱心和耐心守护着特殊儿童,潜心钻研事业,不仅给众多家庭带来了希望,更开创了东莞学前融合教育的先河,带领团队将特殊儿童康复推至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让儿童康复多一点笑声

不同于普通教育,特殊教育鲜有鲜花和掌声,更多的是荆棘与泥泞。回想起自己当初走上岗位的洒脱与勇敢,陈惠英到现在都有点佩服自己。

“当时没多想,简单地觉得不过就是换了一个地方工作。”2003年,恰逢所在的幼儿园改制,在家人的建议下,从事了幼教12年的陈惠英来到了东莞市残联,并负责起了东莞市残疾人康复中心(以下简称“康复中心”)的筹办工作。


▲陈惠英

对特殊儿童和康复工作不了解、没有专业团队、市内无经验可以借鉴……重重难题,刚开始也让她陷入了迷茫。对此,她选择先了解特殊儿童,便来到广州一家专业医院的儿童康复病房跟岗学习。

“一周的经历,让我觉得很不舒服,这些来做康复的孩子看起来并不快乐。”病房里,没有印象里孩子的欢声笑语,更多的是一个又一个孩子的哭声,主动和这些孩子打招呼,他们有的不回应,有的则躲在家长身后,这给曾经从事12年幼教工作的陈惠英带来了较大的心理落差,她对这些孩子很是心疼,也正是此时,她萌生了想要让特殊儿童在康复中多一点快乐、多一点笑声的想法。

从广州回来后,陈惠英便着手开始了康复中心的筹建,并尝试着在特殊儿童康复教育中加入普通幼儿园的托育教育活动。

为尽快培养出能力强、有经验的特殊儿童康复教师,她常常晚上将老师们的教案带回家修改,并通过向老师详细讲解教学活动设计要素、原则,示范组织教学活动和带教特殊儿童,手把手指导特殊儿童康复教师建立班级管理理念与流程,经过不断地调整完善,最终建立了符合0—6岁脑瘫、智力障碍、自闭症及听力障碍四类特殊儿童特点的康复教育新模式。


▲在东莞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工作期间,陈惠英与孩子们互动

让特殊孩子回归主流

让特殊儿童回归主流社会是陈惠英的愿望。随着与康复中心孩子们的深入接触,陈惠英越来越认识到融合教育的重要性。2009年,她开始尝试在康复中心开办融合班,探索以让普通孩子到有特殊孩子的班级就读的反向融合的方式尝试学前融合教育工作。

“那时候大家的思想还没有那么开放,很少有家长愿意将自己的孩子放到特殊孩子当中来学习。”陈惠英回忆,为了招生,康复中心全员出动外出派发传单,并根据政策为在康复中心就读的孩子减免学费,吸引了十几个普通孩子的加入。虽然普通孩子不多,但是对于特殊孩子的积极影响却是巨大的,相比于在一个相对封闭隔离、全是特殊孩子的环境,特殊孩子在有较多普通孩子的班级会获得更多的能力,也更积极地交流。

虽然这些孩子在康复中心融合班级发展了较好的能力,但在毕业后去到普通学校就读时,由于周围的老师和同学对他们的情况了解不多,不少孩子会出现种种不适应的情况。

陈惠英举了个例子,有些听力障碍的孩子在上课期间,助听器突然没电,无法接收到老师的语言信息,就会尝试通过看旁边同学抄写的笔记跟进老师的讲课进度,但是由于讲课老师的不理解,会误认为孩子上课东张西望,从而会责怪孩子;或者孩子的助听器没有电,想要在教室里进行充电,孩子也会被学校误以为是携带电子通讯设备,老师会认为孩子不守校规等等。诸如此类的情况,让特殊孩子在普通学校的求学变得困难重重,孩子也会感到很委屈。

为了破解这个难题,2013年,陈惠英再度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开办一所融合教育幼儿园。“当时我就想着,要不就从幼儿园开始,既让孩子从小开始就和普通孩子一起学习交流,也让普通孩子从小开始就接触特殊孩子,让普通孩子从小开始去理解特殊孩子。”

有了这想法后,她开始四处寻求专家指导和政策支撑。在她的极力争取下,2015年,市政府联席会议通过并同意市残联创建融合幼儿园的申请。在会议结束时,参会领导给陈惠英发了通过同意申请的信息,她看到后,激动得眼泪夺眶而出。

在筹办融合幼儿园的日子里,为使财政资金发挥最大作用,白天,陈惠英做图纸设计,每天蹲守施工现场,与建筑师一点点确认每个施工图,跟进监督至幼儿园投入使用;晚上,她细心谋划幼儿园的招生、培训和运营。

终于,在2016年9月,东莞玉兰实验幼儿园迎来正式开班招生,这是全省乃至全国首家设有资源教室、配备资源教师,按比例招收脑瘫、智力障碍、听力障碍及孤独症儿童的融合幼儿园,开创了东莞学前融合教育工作的先河。

融合教育永远在路上

不知不觉,陈惠英已经在融合教育领域躬耕了近二十年,其间也有过彷徨,但从未后悔。她说,每当感到彷徨时,家长和孩子总能带给她力量。

幼儿园开学后不久的一个中午,一位“唐宝宝”(唐氏综合征)并未像其他孩子一样午睡,而是好奇地在房间里四处张望,模仿看护阿姨为其他小朋友盖被子。值班老师以为是好意,并未干预。不料,“唐宝宝”突然咬了旁边的普通孩子一口,熟睡的孩子随即大哭起来。

“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当时都慌了神了,第一时间给被咬孩子的家长打了电话。”陈惠英明白,这件事情一旦处理不好,将会很大程度打击大家对融合教育的信心。在等待家长到来的过程中,她已经做好了受批评的准备,并在脑海中组织了各种各样的道歉。

然而,家长的反应却让所有人出乎意料。被咬孩子的家长赶到现场后,并没有指责,而是抱起孩子询问伤势,并安慰道:“宝贝,没关系的,她可能是想亲你,但是她不知道怎么亲,就用了牙齿,你以后多亲点她,她就知道怎么亲了。”说着,她还嘟起嘴给孩子做了个示范。

“现在想起来那个画面,我都觉得特别感动,没想到家长这么支持和理解,让我有了继续走下去的动力。”说这话时,陈惠英的眼里闪烁着坚定的泪光。


▲在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孩子们向陈惠英送上花朵

在多方的支持和共建下,多年来,她亲眼见证了众多特殊孩子从等着被社会接纳到得到社会的尊重与欣赏。与此同时,东莞以实现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为核心,不断加大了特殊教育的投入,大力推动随班就读和送教上门等工作,特殊教育的普及水平和教育质量得到了不断提高。

正是因为如此,陈惠英从未停止学习,她大量阅读专业书籍,参加行业内各类专业培训,充实知识和专业内涵,从只懂幼教到幼儿教育、特殊教育、儿童康复融会贯通,修炼成了特殊儿童康复教育事业的行家里手。


▲作为东莞学前整合教育项目的负责人,陈惠英到学前融合教育推广园督导工作

即使后来被调任到市残联教育就业部工作,她的心却不曾离开过特殊儿童的康复与教育。2021年初,她牵头起草并推动市残联、市教育局及市财政局联合印发《东莞市学前融合教育推广支持计划工作方案(2021-2023)》,担任东莞学前整合教育项目的负责人,推动东莞33个镇街、园区落实一所市或省一级的幼儿园为学前融合教育推广园、选派教师参加学前融合教育种子教师培训并担任招收特殊儿童班的班级教师、开展学前融合教育的实践与探索。她不懈坚持,让东莞学前融合教育得到高质量发展,培育了更多融合教育骨干教师。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此次获评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又一次给陈惠英带来了希望。“这从另一个层面说明,融合教育得到了国家的认可和支持,大家一路的努力是值得的。”她说,在融合教育的路上,她和东莞一样,不会停下前进的脚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TOP】 【打印页面】 【关闭页面】